消费电子的尽头不应该都是“造车”

炒股就看,造车权威,消费专业,该都及时,造车全面,消费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该都
金评天下丨消费电子的造车尽头不应该都是“造车”
来源:金融投资报
日前,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发表的消费“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”以及“小米创业思考”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该都
人们最感兴趣的造车是,这家互联网智能家电领军企业遭遇成长天花板以后的消费想法,对此,该都雷军说,造车“小米在自动驾驶第一期投入33亿元,消费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,该都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。”
消费电子的尽头是不是都是“造车”?这是一个比较奇妙的世界,让人难以琢磨。
小米、格力、海尔、华为、美的等数码消费或ICT巨头都想进军汽车制造,而“造车新势力”如蔚来、吉利却想方设法进军手机制造。
最关键的是这两个行业似乎都已经进入了红海竞争,并不是靠品牌技术、资金实力就一定有胜算。这就好比一个新的“围城”,里面的人想出来,外面的人想进去。
曾经是消费数码巨头的乐视,高调跨界“造车”却被多方质疑,至今过得非常狼狈;
一度想借道银隆钛锂电池技术进军新能源客车的格力,相关资产收购议案的股东大会居然被中小股东联手否决,现在还在苦苦寻找新的突围方向;
在新能源汽车上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吉利,在今年年初传出要收购魅族手机,但现在大家也看到“不做中国的苹果,要做世界的魅族”已经在市场上几乎难见踪影;
ICT巨头华为现在与小康股份的合作好不风光,但不要忘记华为曾经也在和北汽新能源银狐的合作中黯然收场……
至于这些业界大佬为何要如此“乱战”,理由也很合符逻辑,因为各自固守的传统行业都面临成长的天花板。
最典型的是格力、美的所在的空调市场,从2017年开始,因为保有量达到新高、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,一直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跌至谷底,2021年开始略有起色同比增长9.96%,今年1-4月又同比下降8.7%,美的、格力的业绩增速也勉强维持在个位数。
当然,也有很多人会为各位大佬跨界扩张找很多理由,比如苹果也在积极思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,特斯拉的马斯克也要生产手机。这都没错,但是这些品牌并没有遭遇成长天花板,一个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行业寡头,而且特斯拉、苹果的业绩都在高速增长。
即便如此,像苹果这样的企业虽然没有遭遇成长天花板却一直未雨绸缪,一直在投入巨资搞技术突破,比如苹果的芯片也一度受制于高通,但它现在几乎都在用自己的芯片。
从这个角度看,国内各路大佬遭遇自己的行业天花板就去其它行业“搅局”,什么赚钱做什么,有多少大佬想过要在自己所处的行业领域继续深耕?有多少实用技术方面的突破?这是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。
相关文章
- 谷歌和苹果面临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深入调查。当地时间11月22日,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,CMA)发布消息称,将对谷歌和苹果在移动浏览器2025-07-08
- 韩媒24日报道,韩军方计划今年下半年组装空对地高超音速导弹,明年进行试射。看看新闻Knews编辑:游玮)2025-07-08
- 当地时间1月25日,彭博社称,社交媒体公司脸书Facebook)和照片墙Instagram)在封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账号两年后,宣布恢复其使用权限。据悉,此前特朗普的账号被脸书的母公司Meta以违反平台2025-07-08
新春走基层丨新能源汽车大幅降价引发购车热潮?北京、上海略显冷淡,不少订单节前已释放
炒股就看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每经记者 董天意 孙桐桐 每经编辑 裴健如一直以来,春节假期都是国内汽车市场传统销售淡季,但随着特斯拉于年初率先吹响降价号角,问界、小鹏汽车紧随2025-07-08- 花旗发布研报表示,维持(HPQ.US)“中性”评级,目标价31美元。花旗分析师Jim Suva表示,惠普公司宣布了一项大规模重组计划,这是“预期中的重大积极因素”。此举将为2023财年的每股收益带来52025-07-08
- 曾准确押注中国的对冲基金最新观点:美股和垃圾债存在风险文章来源:华尔街见闻Vantage Point认为,标普500和高收益公司债并未定价本轮“紧缩周期和经济衰退可能性上升的风险”,当下投资者过于侧重2025-07-08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