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,从最新的财报说起

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8 23:03:32   作者:玩站小弟   我要评论
文/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铁头哥全程听了华为财报发布会,一个感慨是华为现有业务近期的最大挑战恐怕是时间,以时间换空间。想展开写一下,拖了一天,终于写好了。财报数据无需多言,简单讲,华为CFO孟晚舟回归亮相 。

原标题:科工力量: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,进入阶段从最新的匍匐财报说起

文/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铁头哥

全程听了华为财报发布会,一个感慨是生存说起华为现有业务近期的最大挑战恐怕是时间,以时间换空间。从最财报想展开写一下,进入阶段拖了一天,匍匐终于写好了。生存说起

财报数据无需多言,从最财报简单讲,进入阶段华为CFO孟晚舟回归亮相,匍匐带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。生存说起

2021年度报告显示,从最财报华为全年营收6368亿元人民币,进入阶段同比下滑28.6%,匍匐而净利润增至1137亿元,生存说起同比增长75.9%。现金流也从352亿元增长到597亿元人民币,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相对健康的57.8%。

“我们的规模变小了,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,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。”

本文暂且放一放充满光明的研发,重点从企业生存的角度(如果过去一段时间华为是极限生存,未来一两年华为则是匍匐生存),聊一聊现在的华为,在集合完毕手里的全部资源后,这些资源分别拿来做什么业务?

如果非要说华为支撑营收的现有业务哪里感觉不对,那只能是汽车。

以战略分业务

不论华为的财报说了什么,针对财报的讨论都要立足于华为当下的生存模式:

最现实的考虑是赚“具有一定优势”且“不会造成威胁”的钱。

按照第一条标准,华为客观上无法大量获取“制程先进面积小”的芯片。针对终端的手机业务和服务器业务,就会像急行军期间无法修理的坦克一样被抛弃,或者“回收”成现金。

终端业务“战略转移”的终点,就是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居和数据中心。这三者风马牛不相及,但是都符合“技术降级”的标准:以自己的技术能力为核心,开展to B、to C业务。

回撤不代表失败,按照郭平的说法,华为依旧在5G基站上用芯片,不过数量需求不会那么高,并且利用“增加面积”和“系统升级打鸡血”的方式提升性能。近期的芯片应用案例中,苹果也通过“胶水粘芯片”满足了性能需求,大家的思路殊途同归。

华为的优势在哪里?

智能光伏业务。因为中国光伏产业链很完整,在海外可以形成规模,压倒竞争对手(隆基老总就说过,有必要的话光伏厂房可以搬到沙特)。华为也拥有逆变器的生产能力,能够掌控产业链,只要华为提供“有附加值”的光伏业务,它就能通过“优势”赚到钱。

华为企业业务散出去的十大军团等,都是同样的思路。任总能够局部打乱编制,体现出华为独一无二的管理风格。

华为的一个突破口是光伏,另一个突破口就是华为云。整个报告会上,郭平和孟晚舟反复提到云业务:2021年营收201亿,增幅34%。ICE国内第二,全球第五,未来目标方向是数据中心和加速网络。

对于华为6000亿级别的营收来讲,这个业务不大。但是华为反复提及这项业务,说明华为一方面想主推云,另一方面,应该做出了一些东西。

华为的云业务与其他企业的云业务是有区别的,其他企业的业务可能是从服务端从软变硬(BAT在最近五年对云硬件业务的宣传是逐步上升的),但是华为的业务会更“硬”,一开始就承接设备业务,再通过设备把服务推广出去。这也符合华为过去针对网络设备搞“基建”的定位。

闯中东,下南洋

华为在历史上不缺乏“优势”,有的时候甚至很“强势”。但是强势霸道是会让人害怕的,所以华为需要“温和地”开展出海业务。

有意思的是,华为报告会上特意请了两位记者:一位来自中东,一位来自印尼。

华为谈中东,就是谈光伏。为了筹划未来的产业转型,沙特和阿联酋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光伏业务(华为在土耳其也有类似项目),并且积极推进碳中和计划,维持产业优势。

在他们眼里,华为能提供“光伏+数据中心+其他新技术”的技术大礼包(实际更加复杂)。数据中心和云业务,巧妙满足了他们产业升级的需求,光伏产业的开发,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
正是由于上述原因,阿联酋之前对美国干涉华为业务反应很激烈。表面上看,双方闹的是基站和F35,但是美国折腾华为,影响了阿联酋的百年大业,为了这点军售,不值得。

另一个设想“百年大计”的地方,是印尼。印尼人口规模上亿,有着充足的第一产业基础,第三产业也很兴旺。自从莫迪搞民族主义政治引发中国投资外流之后,大量的中国风投把资本砸到了东南亚。印尼作为非常好的投资标的,捧出来了很多独角兽企业(雷军的顺为资本帮了不少忙)。

但是印尼首都雅加达人口爆炸,几个主要岛屿基础设施发展不匹配,国家也缺乏技术人才。因此印尼一直在推广“新首都工程”和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。

华为干的事情很简单:协助新首都工程,给偏远地区铺网线,5年内培养10万技术人才。

这套打法不但符合当地的政治正确,也确实能赚到钱,在策略上可谓一举两得。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,就是印尼能不能讲信誉,按时汇款。至于“排华”问题,印尼在产业资本上,更喜欢选择在中日之间左右横跳,这也是东南亚各国的政策惯性。

完善,不是完美

战略完善,不代表细节完美,华为的报告也有着明显的短板。

华为的汽车业务,在此次报告会期间发挥稳定,继续让人摸不到头脑。“华为不造车,但是要帮车企造好车”的表态,还是很暧昧模糊。

因为汽车行业很复杂,集合了大量的技术产品。如果带技术进场,企业一定要说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,在汽车上有什么用。理想状态下,华为最好的位置是特定领域的技术提供商,最好谁都绕不开。

行业经典案例中,博世,ESP产品,得用;高通,车载芯片,得用;某国内厂商,电池/元器件,还得用。华为的“汽车云”?可以有,但还没有到“汽车必须要用”的级别,至少现在不是,而且“汽车云”作为一个概念,现实的东西太少,不适合在行业讲故事。

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华为的“强势”。汽车是技术产品的集合,厂商都想保证对技术的掌控力。以华为过去的资历,它的技术姿态够“引人注目”了,甚至有点过头,恨不得把汽车当手机卖。就算华为说“我不抢你风头”,汽车厂商也不敢信。

但是“华为帮人造车”的表态,本质上还是打太极。华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问题是“心病”,要把话说开才行。报告会上的华为汽车业务,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。

另一个问题,就是华为云。201亿的收入,体量太小。根本不符合华为“全球五朵云”的宣传策略。华为的云业务需要在2到3年内产生更加迅猛的增长来刺激业界。可能是500亿,也可能是1000亿,就算超过400亿也可以。200亿的规模对于全公司6000亿以上的营收,远远不够。

结语

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想法,但有文章已经提及就不重复讲了。后面希望还有机会和大家交流。

华为的策略很明确:去掉不必要的资产,筹集充足的金钱资源(因此孟晚舟一开始就强调华为财务足够健康)。并且在一些看起来很“土木”、很“基建”的技术行业做突破,因为这些行业不会那么“吸引眼球”,也就尽可能降低被攻击的概率,突破之后带来的收益也更好。

既然华为是“基建企业”,那么华为的最大挑战,就是时间:

由于不利的外部环境以及资产变卖入账逐渐变少,华为的收入不排除从6000亿+掉到5000亿量级(可能性偏低,但是需要考虑)。华为需要在未来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,把成绩拿出来。这个成绩不需要闪耀全场,但是一定要稳定,风吹不散雨打不烂,支撑起华为的生存,支撑起超20%的研发比。

只要活得够久,就会有机会。

2022年还有9个月,希望华为跑得比时间快一点。

  • Tag:

相关文章

  • 需求大增供应受限,全球铂金供应明年将短缺9吨

    尤其是汽车行业对铂金需求激增政策鼓励氢燃料电池应用的背景下,铂族金属需求受到了提振。11月23日,氢能源板块走强,01072.HK)收涨4.9%、英恒科技01760.HK)、中集安瑞科03899.HK
    2025-07-08
  • 买到过期1分钟酸奶,索赔1000元,超市该赔偿吗?网友吵翻,处理结果来了

    来源:北京商报资料图 张绪旺/摄商品过期1分钟,商家要不要承担赔偿责任?31日,#顾客买酸奶过期1分钟索赔1000元#冲上微博热搜,引发大量网友热议。据法治婺城消息,近日小李到超市购物,顺手选了一瓶标
    2025-07-08
  • 文化遗产如何变成数字资产?网易、世纪华通等游戏龙头发力文旅

    每经记者 杜蔚 每经编辑 张海妮 点击进入“七十二奇楼文旅小镇”的房间,就能看到不同文化元素,在这里不仅可以驻足打卡,还能打一局游戏,获得的虚拟积分可以到线下景区消费。一个虚拟景区,灵活地打通了文旅景
    2025-07-08
  • “85后”成老人可免费观影?影院回应:写错了

   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8月30日,河北邢台清河金棕榈影城的一篇微信推文引发网友热议。该推文称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即可同家中老人免费观看电影《隐入尘烟》,而老人的年龄段范围则限在1970年至1985年之间。85
    2025-07-08
  •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 已在五城正式开售

    每经记者 李玉雯 冯典俊 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 近日,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广州、青岛、合肥、西安、成都5个城市正式开售特定养老储蓄产品。根据要求,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期限分为5年、10年、15年和20年四档,
    2025-07-08
  • 五大博客看后市:红九月依然值得期待

    炒股就看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8月31日消息,指数早间低开低走,创业板指跌超2%。午后指数拉升回暖,沪指盘中一度翻红,随后再次回落走低。板块方面,银行、券商等大金融板块逆市拉
    2025-07-08

最新评论